2023-06-04 15:37:21 | 华强网
2023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甚至实施诈骗、诱导考生考试作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发布了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组织高考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向考生提供试题、答案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替考等舞弊行为。考试虽可贵、诚信价更高,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避开安检带手机,考试作弊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法规】高考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作弊专项治理,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高考期间,全国各地莘莘学子将在标准化考场、全程视频监控下为梦想拼搏,在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确定每一名考生有无违规违纪行为。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遵守考试纪律。输了一场考试不重要,输了自己的人生才真是得不偿失。
虚假宣传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考试命题专家授课、强化包过、某某同学被录取到某名校……这样的宣传文案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从公开的教育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看,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和价格欺诈行为问题。虚构教育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过分地夸大和宣传、以学生和受益者的名义来进行虚假宣传已成为培训机构实施欺诈惯用的把戏。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华强网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各类培训机构根本不可能保证考生“包过”,也不可能提供“真题”,更不能花钱买文凭。考生切勿听信虚假宣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案例】2022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假象。另有个别考生在网上发帖自称“考前押中试题”,同样属于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诈骗罪。考生切勿为了娱乐他人,最后“愚了”自己。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华强网:www.huaqiangedu.com
2025山东高考时间表 2025年山东高考分春季和夏季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春季高考 :技能测试于3月8日到19日举行;知识考试于5月上旬举行。 夏季高考 : 6月7-8日 :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具体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7日9:00-11:30考语文,15:00-17:00考数学;6月8日9:00-11:30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
重庆招考信息网在哪里填写高考志愿的最新相关信息 从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获悉,2015年重庆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公布。根据安排,今年重庆高考各类志愿填报时间均为2015年6月26日至28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18时整。今年,高考志愿依然采取网上填报的方式,考生需使用考生号及《准考证》上的密码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门户网( )和重庆招考信息网( )填报志愿。 重庆志愿在哪里填 重庆的高考志愿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考研分数线为多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考研分数线为356分。 单独考试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参照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按照报考专业(门类),在教育部公布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总分降23分、单科需达到教育部公布的基本要求。 “
如何理解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能早尽早,能扩尽扩的含义?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人数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人,而就在2024年11月14日,中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当日联合召开工作会,部署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让人焦虑
上海新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 上海是全国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之一,进展非常顺利,新高考下的录取模式也有着相应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上海新高考中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及一些填报技巧。 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 专业录取:院校接收投档后,按院校专业组投档结果分别进行专业录取。专业录取办法由院校在招生章程中公布。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考
今年广东高考志愿怎么填的最新相关信息 1、高考填报平行志愿时要设置一定的梯度,一般情况下,各志愿之间相差5-8分,最后一个保底志愿相差多一些,以保证被录取。 2、填报平行志愿最好不要采用冲一下的填报方式,以免被投档后退档。如果第一个志愿一定要冲一冲,就必须在第一个志愿填报专业服从调剂。 广东高考报志愿流程 2020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指引(方式+时间+流程) 【填报方式】 2020年
信息汇总!2025年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信息 2025年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MBA、计算机技术、MPA、工程管理专硕、电子与信息、法律、MPAcc、金融专硕、法律、EMBA、社会工作、电气工程、教育管理、机械工程、护理、图书情报、公共卫生、新闻与传播、电子与通信工程、风景园林、材料工程、环境工程、艺术设计、城市规划、中药学、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建筑学、
高考如何填报志愿的最新相关信息 录取批次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目前所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主要有“提前批”(主要是外交、军事类院校)、“第一批”(重点大学)、“第二批”(普通本科大学)、“第三批”(专科学校或者专科专业,但在浙江等省该批次为本科大学所独立学院的专门批次)、“第四批”(高职院校,但在浙江等省该批次为专科批次)、“第五批”(在浙
2023-08-16 22:13:17
2023-08-28 00:21:20
2023-08-28 03:51:43
2023-07-14 10:59:10
2023-07-12 12:47:38
2023-06-30 08:02:07